LGB的L是指女同性戀、G是指男同性戀、B是指雙性戀者。另外加上跨性別者(Transgender),成為LGBT,關於跨性別者(不認同自己所屬的生理性別者),幾乎沒有跨性別者人口的可靠資料,所以本文不會提及。後面我將以LGB這個縮語來代稱同性戀及雙性戀者。
 
LGB人口有多少? 這個問題取決於如何定義什麼叫做同性戀或雙性戀者。一個人對同性有性欲望,卻從來沒有付諸實行,也沒有跟同性交往過,他可以被稱為同性戀者嗎? 一個人跟同性上過床,卻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他應該被界定為同性戀或雙性戀嗎? 一個人在18歲以前跟同性交往並上過床,他應該被界定為同性戀嗎? 如果是12歲呢? 另一方面,同性戀在我們的社會是個禁忌,所以很多人不會如實報告自己的同性傾向,所以要估計LGB人口就更困難了。
 
金賽性學研究
關於LGB人口的最早大規模研究,首推金賽(Alfred Charles Kinsey)。金賽是美國性學的先驅人物,他於1940、50年代出版他對人類性行為的研究,使他聲名大噪。他有名到你甚至可以在美國通史的著作裡讀到他的名字。他的研究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揭漏了同性傾向的大量存在,這對性革命尚未來臨的1950年代美國社會來說,是駭人聽聞的,這也使金賽受到許多人士的攻擊。
金賽的研究指出,在他的樣本裡,有37%的男性和13%的女性稱,他們在18歲以後曾經與同性發生性行為並達到高潮。而有13.95%的男性和4.25%的女性有大量的同性性經驗(5個以上的性伴侶或20次以上的性經驗)。
許多LGB團體引用他的研究,認為同性戀者占了總人口的10%,雙性者則更多。 現今對金賽研究的普遍評價是,金賽研究的訪談技術很高超,但他的取樣方法太糟,他對LGB人口的估計太高了。因為他的研究中有大量來自待過監獄的人(監獄中盛行同性性行為)、大學生,而且在那保守的年代,願意參加跟性有關的訪談的人,大抵在性方面非常的「特別」,所以他得出的數據很不可信
金賽還有一項重要的貢獻是,他意識到界定何為同性戀的困難,他提出了一個量表,0代表絕對的異性戀,6代表絕對的同性戀,許多人介於這兩者之間,這個量表被稱為金賽量表,現今仍被研究者所利用。
 
在金賽之後,有許多研究調查LGB人口,但許多研究使用的不是概率樣本,或是樣本數不多。由於這類研究太多了我只能列出幾個重要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個網站列出的資料: http://www.kinseyinstitute.org/resources/bib-homoprev.html
 
NHSLS
1992年施測,由Laumann主持的NHSLS(National Health and Social Life Survey)利用了概率樣本抽出美國的三千多人進行調查(但在監獄裡的人、住在大學宿舍的學生是被排除的)。其成功之處在於,居然有79%的人表示願意受訪。
這個調查廣泛的問及跟性有關的各種資訊,性傾向只是涉及的問題之一。
關於性傾向的問題分為三個面向:性行為(sex partners)、自我認同(Do you think of yourself as…)、性吸引(sexually attract)。在這三個面向上的任何一個顯示出同性或雙性性傾向的人,男性占了10.1%、女性有9.6%。可以看出來,男同性戀人口是女同性戀者的大約兩倍。
 
單位:%
性行為
過去一年只有同性性伴侶
2.0
1.0
過去一年有同性也有異性性伴侶
0.7
0.3
18歲起只有同性性伴侶
0.9
0.4
18歲起有同性也有異性性伴侶
4.0
3.7
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為同性戀(homosexual)
2.0
0.9
自我認同為雙性戀
0.8
0.5
自我認同為異性戀
96.9
98.6
性吸引
只有異性
93.8
95.6
大部分是異性
2.6
2.7
異性和同性相等
0.6
0.8
大部分是同性
0.7
0.6
只有同性
2.4
0.3

許多學者認為,NHSLS得出的同性戀比率太低了,可能是因為這個調查的方式是派一個訪問員到受訪者家中一題題問,而不是受訪者自行填答,有時甚至旁邊會有第三者在場,所以會低估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的比率。比如說,這個調查裡有25%的男性和15%的女性說他們有過婚外的性行為,你相信這個數字嗎? 

NHSLS還發現,同性戀的比率跟階級有關。認同自身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注意不是跟同性發生過性行為或被同性吸引)的男女傾向於有更好的教育背景,並屬於中等或高等社會階層、受過大學教育。LGB也比較容易住在城市裡,像在美國最大的12個城市裡,有9%的男性和3%的女性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而且這似乎不全是遷徙的結果,出身在城市的人就是比較容易認同自己是LGB。
 
Sell(1995)
Sell等人在1988年於美國、英國、法國以16-50歲的人做為母體,結果如下:
 
單位:%
美國
英國
法國
男性樣本
過去五年跟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6.2
4.5
10.7
自15歲起有同性性行為或同性性吸引
20.8
16.3
18.5
自15歲起有同性性吸引但沒有同性性行為
8.7
7.9
8.5
女性樣本
過去五年跟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3.6
2.1
3.3
自15歲起有同性性行為或同性性吸引
17.8
18.6
18.5
自15歲起有同性性吸引但沒有同性性行為
11.1
8.6
11.7

這個調查得出的同性性傾向比較多很可能是因為該調查是受試者自行填寫問卷,而不是像NHSLS由訪問員問,所以受訪者比較不會因為怕尷尬而否認自己的同性性傾向。 

NSGG
2006-2008年在美國進行的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依概率抽樣抽出13495個15-44歲的樣本,應答率達到75%。但請注意這個調查對何謂同性性行為的標準不同,男性限定於口交和肛交,女性卻是用any sexual experience這種寬泛的字眼。不過,有9.3%的女性說過他們有同性口交的經驗,相較於只有5.2%的男性說他們有過同性的肛交或口交,女性的同性性行為還是比男性多的。
 
單位:%
曾經有過同性性行為
5.2
12.5
最近一年有同性性伴侶
4.3
11.7
性吸引
只有異性
92.2
85.7
大部分是異性
3.9
10.2
異性跟同性差不多
1.0
1.9
大部分是同性
0.7
0.8
只有同性
1.5
0.7
認同
異性戀
90.2
90.3
雙性戀
2.3
2.8
同性戀
1.8
1.3

這個調查還有教育程度與同性性傾向的交叉比對。報告有過同性性經驗的和自我認同為雙性戀的女性教育程度較差。相反的,有過同性性經驗和自我認同為男同性戀的人教育程度較高。

蓋洛普(2013)
http://www.gallup.com/poll/160517/lgbt-percentage-highest-lowest-north-dakota.aspx
著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與UCLA的Williams Institute合作,進行了史上以自我認同為標準規模最大的LGBT人口研究,參與的人數高達20.6萬人。他們發現全美國有3.5%的人自我認同是LGBT。可惜他們沒有公布男性和女性的結果分別是多少,似乎也沒區分到底他們是同性戀、雙性戀,或是跨性別者。

加拿大
http://www.statcan.gc.ca/daily-quotidien/040615/dq040615b-eng.htm

2003年的
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是一份由加拿大統計局主持、使用分層隨機抽樣的調查,共有13.5萬名18-59歲的樣本。以自我認同作為性傾向的標準,其中有1.3%的男性認為自己是同性戀,0.6%的男性認為自己是雙性戀。0.7%的女性認為自己是同性戀,0.9%的女性認為自己是雙性戀。

2000年英國的National Surveys of Sexual Attitudes and Lifestyles(NATSAL)係以分層抽樣,以居住在英國在16-44歲人口為母體的調查。總樣本數為11000餘人,回應率為65%
發現有4.9%的女性自陳跟女性發生過性行為(性器官的接觸)2.8%的女性在過去5年跟女性有過性行為。
 
愛爾蘭
http://www.ucd.ie/issda/static/documentation/esri/isshr-report.pdf 
The Irish Study of Sexual Health and Relationships是一個以愛爾蘭18-64歲居民為母體,使用概率抽樣的調查,共有7441個完成的樣本。(應該是施測於2003年。) 在這個調查中,1.6%的男性和0.4%的女性認為自己是同性戀。1.0%的男性和1.0%的女性認為自己是雙性戀。5.3%的男性和5.8%的女性報告自己有一些同性的性吸引。4.4%的男性和1.4%的女性報告過自己有過涉及性器官的同性性行為。3.0%的男性和1.1%的女性報告自己在過去的五年內有過同性性行為。
 
挪威與瑞典
2008年的Survey of Living Conditions使用挪威16歲以上人口的代表性樣本,共有5895名樣本。其結果顯示男女都各有0.8%的人說只有同性才對他們有性吸引力,0.7%的男性和1.4%的女性說同性異性對其都有性吸引力。在認同部分,0.6%的男性和0.7%的女性認為他們是同性戀,0.2%的男性和0.8%的女性認為他們是雙性戀。亦即全挪威有1.2%的LGB人口。挪威的報告中提到Swedish 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於2005年進行的Public Health Policy Report對瑞典的研究也顯示,98%的瑞典人認為他們是異性戀者。(我自己無法讀到這篇瑞典報告的原文。)
 
荷蘭
Netherlands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Incidence Study (NEMESIS)的樣本是亂數從全荷蘭18-64歲人口中選出,總共大約有7000名樣本。這份調查並沒有問到性吸引或性認同的問題。在過去一年有性活動的約6000名受訪者中,有2.8%的男性和1.4%的女性說他們過去一年有同性性行為過。
 
澳洲
2005-2006年間執行的第一波Australian Longitudinal Study of Health and Relationships,係以澳洲18-64歲的人口為母體,隨機抽出其中8000餘人為樣本。回應率約為56%。結果如下:
單位:%
只跟異性
91.08
89.94
同性異性皆有
6.06
7.21
只跟同性
0.37
0.1
同性異性皆無
2.74
2.5
性吸引
只有異性
95.88
90.6
異性跟同性都有
3.31
8.89
只有同性
0.64
0.22
都沒有
0.17
0.29
認同
異性戀
97.72
98.08
雙性戀
1.23
1.26
同性戀
1.03
0.66

紐西蘭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567892 
New Zealand Mental Health Survey 是個以紐西蘭16歲以上居民為母體、使用概率樣本的調查,施測於2003-2004年,共訪問了12992個人。有98.0%的人認為自己的性傾向是異性戀,0.6%的人自認為是雙性戀,0.8%的人認為自己是同性戀,0.3%的人回答其他。但有5.1%的人報告自己有同性性經驗。3.2%的人報告自己有同性性經驗但沒有同性關係,1.9%的人報告自己有同性性經驗和同性關係。

台灣
http://etds.lib.nc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26-0812200913562811
鄭聖樺(2007),使用2004-2005年教育部全國大專院校學生身心健康行為調查計畫案的資料,分層抽樣全國大專院校的學生,樣本數共2613人。發現在男性樣本中有89.4%認為自己是絕對的異性戀、比較傾向異性戀7.1%、雙性戀1.3%、比較傾向同性戀0.6%、絕對的同性戀0.9%、性傾向不確定者0.8%。在女性樣本中有81.6%認為自己是絕對的異性戀、比較傾向異性戀12.9%、雙性戀2.3%、比較傾向同性戀0.6%、絕對的同性戀0.5%、性傾向不確定者2.1%(p.30)。

這原是一篇關於自殺風險的研究,作者將報告自己是雙性戀、較傾向同性戀、同性戀、性傾向不確定者當作少數性傾向,據此,台灣的大學生中有4.5%屬於少數性傾向
 
但是我希望讀者不要對這個數字太過認真,因為這並不是使用機率樣本的調查。外國的研究顯示同性戀者的教育程度較高(Black,2000等),而且同性戀傾向在年輕世代中較普遍,而這份調查的母體正是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所以我個人推估台灣實際自我認同的LGB口會比4.5%少一點。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2012)
2012年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第三次調查計畫,係由中研院主持,以在台灣設有戶籍的18歲以上人口為母體,使用機率樣本(每個母體被抽中的機率完全一樣),總樣本數2134人。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次有使用機率樣本的學術調查調查台灣全體人口中LGB佔的比率。有一題問到: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同性戀、雙性戀、或異性戀,您覺得您是?(報告書第309頁)在這題中有0.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性傾向是同性戀、雙性戀佔1.7%,回答認為自己是異性戀的人佔94.0%。亦即,依據這次調查,台灣自我認同為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人口佔全體人口的1.9%。更多我關於此次調查的評述則參見〈201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中的同性戀人口〉一文。
 
小結
我們從上述資料可知,性行為、性吸引跟認同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有許多的人有同性性行為或性吸引,卻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也許多自我認同為同性戀的人有異性性關係,像Bell&Weinberg(1978)的研究就發現,差不多八成的男女同性戀者說他們有過異性性行為,雖然他們大多說那些經驗不使他們愉快。難怪研究者認為,情慾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流動的,有異性戀者到後來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或雙性戀,也有同性戀發現自己是雙性戀等等。
  
許多人高估了同性戀人口,常常有人宣稱同性戀人口有10%,加上雙性戀就更多了,這不太正確。許多研究呈現過高的LGB人口是因為他們使用非概率樣本。許多使用非概率樣本的研究往往是容易吸引到年輕人、住在城市的人、念過大學的人、從事專業工作的人。而同性戀者剛好就是比其他群體年輕一些、教育程度特別高、更常從事專業工作,特別集中於城市(Black2000、2003)。
 
從各類依據概率樣本的調查來看,有過同性性行為的人不超過10%,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就更少了,絕對的女同性戀甚至只有1%左右。當然,這些調查都是歐美研究,很可能LGB人口比例會隨著文化而不同。我同意有些人還是不願意在一個匿名的學術研究中承認自己的同性性傾向,這些調查都還是可能低估同性性傾向的實際發生率。許多人有過同性的性經驗,卻會用「那只是友情而已」、「我只是單純喜歡那個人而已,我對同性才沒有興趣」之類的解釋打發掉。甚至我還聽說過有人明明就已經跟同性交往了,卻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我同意,假如我們的社會完全沒有對同性戀的歧視,有過同性性行為或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會比這數字大的多。但目前為止,會在匿名的學術研究中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就是那麼少。 而且我個人認為,自我認同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口被低估的可能性不大。自我認同就是承認了自己的性傾向,不太可能又在匿名的學術研究中隱瞞自己的性向。
 
再者,假如調查中如此低的LGB人口比率只是因為還有人不敢承認自己的同性戀性傾向,那我們應該會發現,隨著社會越來越能接受同性戀,使用隨機抽樣的調查中LGB人口會大幅增長才對。以我們掌握的最仔細的國家美國來說,以自我認同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比率從1992年NHSLS的2%左右,到2006-2008年NSGG的4%左右,再到蓋洛普2013年的3.5%(這還另外包括跨性別者),LGB人口並沒有大幅增加。我認為報告出來的LGB人口那麼少是因為LGB人口就是那麼少。
 
我很遺憾的發現在中文世界即使是同性戀社群中,對同性戀的研究也不夠了解。近年來都已經有那麼多抽樣良好的調查問世了,還在那邊金賽金賽。這正是我成立這個部落格的目的之一。
 
--------
附論
你可能會困惑:我覺得我身邊的同性戀比率比這多很多啊?
我嘗試來解答這個問題:
1.可能臺灣的LGB人口比率跟其他國家不一樣。
2.你可能住在大城市裡、出身中產階級、受過大學教育,所以你處在一個LGB人口比率較高的環境。
3.請憑直覺回答下述問題:(1)臺灣原住民人口的比率有多少? (2)美國黑人的比率有多少? (3)你念的科系中女教授的比率有多少?
(1)是2% (2)是12-13%左右。實際的數字跟你答的比可能少了點。人們通常會高估少數群體的數量,對LGB人口也是如此。這理論不是我亂講的,我是從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上看來的。(ISBN: 9787115138804,p.267)
 
當然,你的困惑可能是:我覺得我身邊都沒有同性戀啊? 答案可能是你心裡恐同,或表現出來就像個恐同的人。可能不是你身邊沒有同性戀者,而是他們不敢告訴你。
 
-----
於2013/06/14補充台灣、愛爾蘭、加拿大、紐西蘭、美國蓋洛普(2013)的數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scho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